8月1日上午9时,2012年两岸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北一路校区正式开幕,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大学、屏东科技大学、中央大学、高雄大学、嘉义大学和长荣大学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上海财经大学(下称上财)体教部书记杜富华教授主持,体教部主任吕季东在会上致辞,向远道而来的宝岛学者表示感谢。屏东科技大学体育室主任吴崇旗、中央大学姚承义教授分别致辞,并表达了对未来两岸高校更密切合作地期待。随后,上海财经大学体教部与屏东科技大学体育室、休闲运动保健系正式签署了“两校体育合作与交流备忘录”,并互赠礼物。会议在一片掌声中正式开始。
  会议分为体育教学论坛、学术研究论坛和教学观摩三部分,会上两岸学者积极交流,相互借鉴,为两岸高校建立良好地体育交流与研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体育教学理念的分享
   两岸学者阐述了各自的教育理念,展示了科研成果,并交流了各校对于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
   来自屏东科技大学的吴崇旗教授通过准实验研究法证实了冒险教育课程有利于中学生运动队团队凝聚力的培养。试验中的冒险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破冰、信任岛等平面冒险课程以及高空击球、高空独木桥等高空绳索课程。来自上海大学的柏慧敏教授则阐述了上海大学对于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实践。通过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使学生成为“业余的专业者”,并最终养成自觉锻炼、终生锻炼的生活方式。接下来中央大学的姚承义教授详尽地介绍了该校大一体育课程的教学创新计划,引起了在座学者的浓厚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生理素质和运动素养,中央采用“认知教授”“技术学习”以及“情趣培养”三个向度,多元传授课程。此项实验性改革已初见成效,学生对于体育与运动有了更宽广的视野与理解。 上海体育学院吴贻刚教授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对策,突出强调了要改变体育教师职前职后相分离的培养模式。
稍事休息后,来自屏东科技大学的郭癸宾博士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和实验数据,精彩地归纳了10个高尔夫初学者易犯的错误,从而有利于提高高尔夫教学的效率。上财体教部吕季东主任分析了上财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并就构建新的健康体适能教育平台提出对策。财大体适能平台的建设将以功能性训练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会议上两岸学者纷纷表示了对于对方体育理念的认同,并认真聆听,不时进行讨论。
体育教学课程的展示与切磋
在下午的会议中,两岸学者展示了各自的特色体育课程,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地切磋交流。
林秀卿女士现任屏东科技大学体育室竞赛活动组组长。她热情地讲解了慢垒球运动,并赠送我校6颗垒球,表示愿意协助我校发展慢垒球运动。中央大学的姚承义教授详细解说了“运动素养与人生”的课程,通过对运动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素质测试等诸多方面的介绍,阐述了运动的智慧。两岸学者对于其“教育就是身教和爱”的教育理念表示认同和赞许。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蔡颖敏老师与同仁们分享了其对于健康体适能课程的构想,从实践层面展示了财大对于构建健康体适能教育平台的努力。
研讨论坛的最后,吴崇旗教授对大会做了简要的总结,肯定了此次两岸高校体育教育研讨会的积极作用。此次论坛既体现了两岸体育界学者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也有对各校体育改革的尊重与借鉴,两岸学者纷纷表示期待下一次交流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