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本期我校优秀运动员专访邀请到了校跳绳队、足球队与乒乓球队的三位同学。他们训练认真、学习刻苦,彰显了我校良好的体育精神风貌。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睹体育健儿的风采与训练点滴。
跳绳队
运动明星:刘合源
上海财经大学跳绳队队员,在2022全国跳绳联赛中取得多个奖项:个人花样规定套路八段(俱乐部青年甲组男子组)第一名、个人花样集体规定套路高级(俱乐部青年组)第一名、车轮花样规定基础套路(俱乐部青年组)第一名。
与许多校队成员不同的是,刘合源在上大学之前对运动并不“感冒”。进入新的环境之后,为了改变自己,他通过社团招新进入了跳绳队。他提到跳绳队队内氛围良好,年轻的教练与队员相处也十分融洽。通过跳绳队一周三次的训练,刘合源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入跳绳队也增强了刘合源的自信。他在采访中十分自豪地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心理状态的转变过程。
合理规划时间、平衡活动与学习一直是困扰大学生的难题。他提到不少同学会认为过长的训练时间会与学习相冲突,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学为我们提供了自由安排时间的可能性,将训练和学习安排划分清晰是时间管理的关键。很大程度上,运动与学习是相互促进的。通过时间管理的“智慧”,刘合源在参加繁忙的训练和众多社团活动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足球队
运动明星:季嘉豪
国家二级运动员,上海财经大学足球队队长。2021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第七名、浙江省省运会第三名。
季嘉豪谈到在足球队的这三年里自己收获颇丰,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责任与担当。作为校队的队长,这个身份赋予了他一份使命感。在校队的经历培养了他的领导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比赛中,队友之间的默契和信任逐渐凝聚和提升,队员们看待彼此就像看待“战友”一样。
提到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比赛经历,季嘉豪回忆到:“2021年夏天,我校足球队与上海交通大学的足球队在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的淘汰赛阶段交手。在赛前热身环节,对方球队装备整齐、技术强劲。尽管如此,校队的同学们并没有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感到气馁。我校足球队的每一位队员都全力以赴,最后扛住了压力。
面对训练与学习的平衡,他则表示保持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从长远来看更利于学习的提升。即使面临突发状况,季嘉豪也不会让课业被落下,他会通过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正因为对足球满怀热爱,所以他愿意为此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乒乓球队
运动明星:赵熙
上海财经大学前乒乓球队成员,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赵熙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乒乓球带给自己的收获:乒乓球这项运动需要调动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力,因此自己通过乒乓球收获了健康的体魄;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每每遇到压力过载的时刻,他都会选择用一场乒乓球的对局来纾解,因此自己通过乒乓球收获了解压的方式;乒乓球这一项运动的魅力在于,对局的胜负只在拼到最后一球的时候才能揭晓,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因此自己通过乒乓球收获了坚持的毅力。
谈到乒乓球教会自己的体育精神,他谈到,在一开始学习乒乓球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正反馈,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当自己坚持下去,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后,才体会到了乒乓球带来的乐趣;学习其他技能也是如此。因此,乒乓球教会自己的体育精神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
从我校毕业后,赵熙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期间依旧是乒乓球校队的一员,并参加了美国National Collegiate Table Tennis Association(全国大学生乒乓球协会)举办的赛事。哥大乒乓球校队从小组赛一路打到东北部地区赛,最后成功晋级到了在德克萨斯举办的全国大赛。虽然最后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到场人数过少而输掉了当天的比赛,但他们仍然积极地参与了第二天的淘汰赛。学长提到,这个插曲带给自己的印象十分深刻,即使晋级无望,但站上全国大赛的舞台上时,所有队员依然团结一心、不惧挫折、永不言弃。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从我校优秀运动员身上,我们看到了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体育精神,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更应当将这样的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为我国体育强国的蓝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添砖加瓦!
编审 陈 瑜
文字 罗若澜
罗湘忆
图片 尹依尹
刘合源
季嘉豪
赵 熙
制作 陈 瑜
彭芩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