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系列学习③:群众体育

来源:体育教学部发布时间:2023-03-28浏览次数:176

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摘自20209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金句解读

群众体育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闲暇时间中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健康、进行娱乐消遣的目的。同时,群众体育能在人们身心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物质、精神文明进步。因此,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意义——“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群众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正如康有为所说: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体。如果没有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那么体育强国建设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也就无从实现。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群众体育的开展能够广泛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凝聚力,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从而将给予我们在未来报效祖国的力量。

发展群众体育 响应时代号召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同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些政策方针的颁布彰显了党和政府对群众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在践行的路上,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努力面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一方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鼓励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做好体育教育,从精神上陶冶体育情操。从应运而生的健康愿景到深入人心的国家战略,群众体育的发展与普及让更多中国人身体壮起来、精神强起来。

面对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切实发展群众体育:一方面以竞技体育为主线,通过竞技体育的标杆作用,激励、指导和示范群众体育实现落地化;另一方面,作为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上海分中心,立足跳绳这一优势项目,实现人手一根跳绳的局面,引领全体师生广泛参与;最后,上海财经大学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种大型国际赛事和体育活动,激起广大师生的体育热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上海财经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着。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审核  陈 瑜

文案  程亦杨

制作  陈 瑜

彭芩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