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系列学习⑤:中外体育交流

来源:体育教学部发布时间:2023-05-08浏览次数:132

中国先后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激发了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对在全球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中方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摘自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的讲话)

金句解读

体育国际交流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交领域,体育往往扮演着外交破冰者、先遣队的角色,为促进不同人群和文明之间对话与理解、增进民心相通提供了有效途径。

上世纪,重新打开中美交往大门的乒乓外交是我国体育外交的佳话之一。

19714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同年41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前来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友谊比赛。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本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外体育交流即为我国承办的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及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奥林匹克理想不能游浮于各国文化之上而独立发展,它必须得到各个国家的支持、认同和理解,从而与国家文化相融合才是发展之道。奥林匹克理想是一种社会哲学,强调体育运动对社会发展中的个人角色认知、对世界和平共存的价值和身心和谐发展的培育

201573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指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是中国13亿多人民的心愿。我们将兑现全部承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同国际奥委会一起共同见证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

20172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开放办奥,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冬奥会成为对外开放的助推器

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

国际交流步入公共外交的时代,体育在新时代外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包括体育在内的中国各项事业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全新动力:

一是增进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相对于其他形式,体育交流的效果往往更深入人心。体育赛事通常具有很强观赏性,观众关注度高;体育明星知名度高、国际影响力强,体育交流像涓涓细流,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吸引力,搭建起国家和地区间民众心灵沟通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是取长补短。开展体育交流十分有利于提升国家的体育竞技水平。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搞体育训练是很难行得通的。中国迄今已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体育友好关系。

尽管疫情拉开了人们的社交距离,但无法阻断人们对体育的热爱和通过体育加深交往的热情。相信越来越多新的体育交流方式将引导人们更加团结一心,汇聚起战胜一切未知的正能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全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在中外体育交流中,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审 陈 瑜

文案 罗若澜

制作 陈 瑜

彭芩玥